第103章商海竞争波澜涌,情笃相伴意更浓
晨雾还未散尽时,智能物流车已在新落成的三号仓吞吐货物。
林睿涵将染血的瓷片按在钢化玻璃上,纳米涂层的幽蓝光芒沿着裂纹游走,将三十年前茶马古道上的驿站位置投射在江对岸的开发区沙盘。
“林总,华北市场订单量下降12%。”赵雅捧着平板电脑站在全息投影前,红色数据流在她镜片上跳跃,“荣昌集团把同规格模块价格压到我们的成本价。”
玻璃幕墙外传来无人机编队的嗡鸣,二十架载着荧光广告屏的飞行器正掠过江面。
陈诗韵看着那些“买三赠一”的促销标语在晨雾中炸开,忽然觉得恒温箱里的青团甜腻得令人反胃。
董事会上吴勤把报表摔得震天响:“他们每降五个点,我们市场份额就掉三个点!守着研发部那些图纸能当饭吃?”老工程师的咆哮震得会议桌上的全息投影微微颤动,“当年跟着老林总打天下的时候,可没见过这么做生意的!”
林睿涵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西装内袋的瓷片,纳米涂层的震颤频率突然加快。
他想起昨夜文物局发来的仓库三维扫描图,那些嵌在青砖缝里的宋代官窑碎片,排列方式竟与智能物流车的导航矩阵如出一辙。
“十年前荣昌靠山寨饮水机发家,如今想用同样的套路对付模块化建筑?”林睿涵突然将染血的瓷片拍在沙盘边缘,西北要塞的投影区顿时亮起七个光点,“老吴你看,这是他们去年申请的十二项专利。”
全息投影瞬间切换成专利分析图,红色蜘蛛网般的关联线中藏着致命的漏洞。
吴勤瞪大眼睛看着那些被标黄的“非核心技术”,耳边的咆哮逐渐变成混着电子杂音的嗡鸣。
“价格战就像往酒里掺水。”林睿涵划开手腕上的智能终端,三号仓顶棚的太阳能板开始变换角度,“但要是我们能酿出茅台呢?”
玻璃幕墙突然变成透明显示屏,正在测试的第四代智能模块在虚拟风暴中巍然不动。
陈诗韵注意到投影边缘闪过马睿的专栏页面,那个“传统建筑模式守护者”的ID此刻正附着在新产品参数表上。
深夜的研发中心漂浮着拿铁咖啡的香气,张学戴着脑机接口头盔,正将宋瓷开片纹路导入新材料模拟器。
“冰裂纹的抗压强度比普通合金高37%。”老教授的声音带着颤抖的兴奋,“那些说我们闭门造车的人绝对想不到...”
他的话被突然闯入的警报声打断。
监控屏上显示五辆未登记的货车正在环绕三号仓,车顶的激光扫描仪像毒蛇的信子舔舐着外墙。
林睿涵抓起纳米瓷片贴在太阳穴上,前世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三十年前那个暴雨夜,同样的车牌号曾出现在父亲车祸现场。
“启动B3预案。”林睿涵按下内线通话键时,看见陈诗韵抱着青团站在安全门外。
女人脖颈间的翡翠吊坠映着红光,那是用仓库出土的宋代琉璃碎片改制的监测器,此刻正发出针尖般的刺痛。
当吴勤带着施工队冲进三号仓夹层时,老工程师终于明白林睿涵坚持保留传统砖混结构的意义。
隐藏在钢架间的三百个压力传感器同时激活,将非法测绘的电磁波牢牢锁死在十二米厚的防辐射混凝土里。
晨光再次染红江面时,林睿涵站在布满裂纹的落地窗前。
他腕间的智能终端显示着七小时前西北某地的地震数据,与新材料模拟器的预测误差仅有0.03秒。
染血的省际地图铺在会议桌上,那个发光的圈正笼罩着震中区域。
“让物流部把试用品装车。”林睿涵咽下冷掉的青团,甘甜里泛着铁锈味,“走当年茶马古道改道前的最后一条老路。”
陈诗韵抚摸着突然发烫的翡翠吊坠,看见江对岸的广告屏集体黑屏。
荣昌集团的促销标语消失的地方,正隐隐浮现出宋代官窑特有的天青色光芒。
智能物流车碾过茶马古道残存的青石板时,西北戈壁正刮起八级沙尘暴。
林睿涵站在三号仓顶层的观测台,看着全息地图上代表试用品车队的绿色光点冲破红色预警区,纳米涂层在沙暴中激发的幽蓝电弧如同穿越时空的烽火。
“华北地区订单量回升至基准线125%。”赵雅的声音混着电流杂音从耳麦里传来,“荣昌集团今早撤回了降价公告。”
林睿涵的指尖划过钢化玻璃,沾着咖啡渍的专利分析图在晨光中逐渐褪色。
他望着江对岸荣昌大厦顶楼不断熄灭的LED广告屏,恍惚间看到前世父亲那辆被泥石流冲毁的货车——此刻那些闪烁的红色光点,像极了当年散落在盘山公路上的汽车零件。
“林总,《时代周刊》的专访安排在下午三点。”陈诗韵捧着青瓷茶盏走进观测台,翡翠吊坠在锁骨间泛着温润的光,“他们想重点报道模块化建筑的抗震性能。”
茶香混着女人发丝间的橙花气息漫过来,林睿涵突然注意到她改换了发髻样式。
前世记忆如受惊的鱼群掠过脑海,他想起三十年后某场慈善晚宴上,陈诗韵也是这样绾着流云髻,在拍卖宋代官窑残片时举出了震惊全场的价格。
“尝尝这个。”陈诗韵从提篮里取出青团,糯米皮上印着冰裂纹的暗纹,“研发部小姑娘教我用纳米模具做的。”
甘甜在舌尖化开的瞬间,林睿涵腕间的智能终端突然震动。
全息投影自动铺展开华北地区销售网络图,代表订单量的金色光流正沿着虚拟的黄河故道奔涌。
当某个光点触及标注着“震中区域”的坐标时,二十七个新增的代理商标识如同烟花炸开。
“张学团队改良的抗震模块,在六小时前通过了国家应急物资认证。”林睿涵将最后一口青团咽下,看着女人睫毛在数据流中投下的阴影,“那些说我们闭门造车的专家,现在应该正在重写专栏文章。”
陈诗韵轻笑时,翡翠吊坠忽然泛起细微的涟漪。
她转身打开观测台的恒温酒柜,取出的却不是惯常的威士忌,而是贴着“宋瓷复原项目纪念”标签的青梅酿。
琥珀色的液体注入冰裂纹瓷杯时,林睿涵闻到前世江南梅雨时节特有的潮湿气息。
暮色降临时,智能物流车队的监控画面突然雪花纷飞。
林睿涵正要调取备用信号源,所有屏幕同时亮起刺目的红光——不是警报,而是三号仓外墙的激光投影。
三万六千个纳米涂层模块组成的巨幕上,正滚动播放着试用品车队穿越沙暴的实况录像。
“这是吴勤的主意。”陈诗韵将温好的酒斟入瓷杯,“他说新时代的烽火台,就该烧得更旺些。”
投影画面切换的瞬间,整个开发区响起惊呼。
荣昌大厦玻璃幕墙映出的不再是降价广告,而是林睿涵公司新产品的抗压测试直播。
当五百吨液压机在第四代模块表面压出冰裂纹的瞬间,二十架无人机拖着焰火升空,在夜空中拼出“中国智造”的篆体字样。
庆功宴进行到一半时,林睿涵悄悄离席。
他沿着消防通道走到三号仓B区夹层,手指抚过那些尚未启封的传统砖混结构墙体。
前世记忆在此刻突然清晰——父亲临终前攥着的,正是印着同样纹理的青砖碎屑。
“您果然在这里。”陈诗韵的声音伴着高跟鞋轻响,“张学说他们在宋代官窑碎片里发现了...”
她的话被突然响起的警报打断。
林睿涵腕间的智能终端自动弹出西北监控画面,沙尘暴中竟有七辆挂着境外牌照的勘探车。
当放大画面显示车体侧面的青瓷纹身时,陈诗韵的翡翠吊坠突然发烫,在昏暗的夹层里映出诡异的编码光斑。
回到顶楼办公室时,青梅酿的香气还未散尽。
林睿涵解开西装纽扣,看着全息地图上持续暴涨的订单曲线。
陈诗韵默默调暗灯光,将热好的青团放在纳米瓷片旁边,那些冰裂纹里游走的幽蓝光芒,此刻像极了西北夜空中的银河。
“尝尝改良版。”她指尖还沾着糯米粉,“研发部在馅料里加了沙棘汁。”
酸甜滋味在口腔蔓延时,林睿涵忽然握住她的手腕。
智能终端投射出的荧光数字在两人之间流转,陈诗韵看到那些代表市场份额的百分比正穿透天花板,在夜空里化作璀璨的星图。
凌晨三点的江风卷着货轮汽笛声扑进窗户,林睿涵轻轻摘下女人发间的纳米瓷片发簪。
翡翠吊坠的编码光斑投射在天花板上,竟与智能物流系统的导航矩阵完美重合。
当陈诗韵的呼吸逐渐绵长,他悄声打开加密文件夹,里面躺着张学凌晨传来的《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物流节点分析报告》。
晨光初现时,智能物流车的轰鸣惊飞了江鸥。
林睿涵站在观测台俯瞰新装配的第五代模块,看见自己的倒影与三十年前茶马古道上的驼队重叠。
陈诗韵留下的青团包装纸上,冰裂纹里渗出的沙棘汁正沿着纳米涂层纹路扩散,像极了省际地图上正在向西北延伸的铁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