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悬臂铣床设计,是邵承东在学校就拿出的技术,当时靠这套系统,学校还记了功劳,所以邵承东才能直接转正。
由于信息不畅,邵承东只接到了学校的一封信,跟刘主任还就技术难关进行了沟通,回复了一封信,却不清楚他们的研究进度。
邵承东很清楚如今加工能力的薄弱,工业母机级别的改进,不会轻松解决。
他现在画出的图纸比较详细,不仅给出了构想中的加工精度,还提出了材料要求。
当然,这些要求很难一次性解决,但必须给出预期目标。
除了悬臂导轨的设计,邵承东还根据现如今的技术水平,设计了万能角度工作台。
当然,由于基础原因,这个万能角度工作台,包括各种插头等附件,都是最基础的。
工作台角度,高度都不能靠程序控制,只能靠手工调整。
但有了后面的导轨卡槽设计,精度可以提升一大截。
马总工是高级工程师,尚总工最起码也是中级工程师,他们都是真正的专家,看到邵承东画出的立体结构图,一下子就能看明白。
这一看,就迷住了。
邵济民这才跟邵承东介绍林总工。“承东,这位林总工跟我一个部门,在电机领域,是真正的专家。”
能得到自己老爸这样的评价,就足以说明他的能力。
邵承东上前一步,主动伸出了两只手,他笑着握了握问道:“是你跟你爸提出给电机传动带增加一个缓冲涨紧轮的?”
这个时代的有刷电机,不仅噪音大,而且震动也大。
因为电机震动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因,即便是国外的企业,也只能降低震动,不能完全解决。
当然,有很多企业虽然没有完全解决电机的震动问题,却能将影响控制在很小的幅度。
比如一些轴承公司,精密机械公司,靠改进设备,几乎将电机影响消除。
但那种方式或者成本很高,或者需要重新设计加工设备。
而国内的机床设备如今保有量超过了二十万台,大部分都是老破旧,想改难改,想换更换不起。
邵承东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增加一个缓冲涨紧轮,以此降低动力传输带来的震动幅度。
一个底座,一个张力弹簧,一个涨紧轮,成本不超过十块钱,却能把震动降低百分之五十左右。
这个邵承东就没有据为己有,而是让老爸直接跟工厂推广。
可没有想到,他爸没有据为己有,把功劳安在他身上。
要是按照正常人的想法,恐怕会怀疑父亲故意为儿子立功了。
与其相信是邵承东的功劳,不如相信是邵济民想出来的。
林总工显然也有些怀疑,却没有表现出来,笑容很诚恳。
邵承东当然也不心虚,笑着说道:“我在江城重工实习的时候,看到他们为了解决卷轧机震动过大,复位难的问题,用了橡胶垫缓冲。
国内的大部分机床传动,都依靠皮带,而皮带的转速越快,震动越大,就想到了利用弹力涨紧轮缓冲震动的原理。”
林总工夸奖道:“还是你们年轻人的思想活泛,你这一个小主意,就能提升几万台设备的加工精度。等无刷电机研发出来,研究所肯定要为你们父子俩请功。邵工,真羡慕你有个好儿子啊!”
马总工抬起头,走过来拍了拍邵承东的肩膀,又握住了邵济民的手说道:“我也羡慕了!邵总工,感谢你为我送来了一个人才啊!”
林总工笑问:“马总工,项目可行?”
“非常可行,小邵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只要钢铁厂能造出符合要求的立柱,轨道,我就有信心造出来。”
邵济民故意笑道:“其实无刷电机项目,我也是受了儿子的启发,他虽然不懂电机,却给了我启发,不过既然是父子,我就把功劳据为己有了。
还有我现在编的机床教科书,很多地方都是靠我这个儿子,指望我一个人,是没有能力写书的。哈哈……”
他这样说,是想增加邵承东身上的光环。
无刷电机项目的功劳太大,他一个人根本吃不完,与其便宜别人,不如便宜自己的儿子。
而且,有了更大的功劳,人们也就不会怀疑邵承东拿出的技术,是他丢给儿子的了。
因为无刷电机在这个时代,也是一项一年能创造数百亿甚至更高产值的产品。
不说工业设备,日常用品的电风扇,洗衣机,刮胡刀,电钻等等,无刷电机的应用太广泛了。
后续还能开发电励磁电机,异步电机等系列,他根本不怕功劳被分割,只怕功劳太大。
功劳太大,他说不定要隐姓埋名了。
马总工还是第一次听说邵济民在编写机床教科书,惊讶问道:“邵总工都能编教科书了?内容的骨架架构出来了吗?”
“骨架最近已经完成了,不过还需要往里面填充内容,最快明年能完成。”
马总工说道:“我一定要申请先观摩一遍,内容好写,骨架才是教科书的难关,只有从浅到深,技术连贯,逻辑,实践都符合技术实际,还要有前瞻性,才能当教科书啊!真没有想到,邵总工是大才!”
邵济民笑着摇头:“我其实已经丢了十几年,儿子上大学了,觉得现在的内容,跟我教他的差不多,我才看了现在教科书。
说实话,过去了二十年,我们教科书的内容变化不大,教的还是老一套,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有了儿子的帮忙,我根据他学的内容,又加上二十年的经验,再考虑如今的技术水准,才下决心写一套新教材的。”
胡伟华根本不敢搭腔,感觉自己好渺小。
坐在邵承东位置上的尚工突然叫道:“我考,好茶!”
邵承东扭头看去,嫌弃的不得了,尚工竟然端着他的茶缸喝了一口。
邵承东原本以为他会放下茶缸,谁知道他竟然不嫌弃邵承东喝过,又连续喝了几大口。
“这是龙井吧?小邵,你从哪儿弄来的这么好的茶?”
邵承东最恶心别人用自己的茶杯了,他们一家人相互都不会用对方的杯子。
可是再嫌弃,这个时候也不好说。
邵济民看邵承东没有说话,只能替他说道:“这是半月前去看望老人家,承东给老人家做了一顿好吃的,老人家知道他不抽烟,也不喜欢喝酒,单独送他了一点。我都没有。”
实际上他更多,邵承东不好揭破,被老爸使了个眼色,怒气也消散了,这才笑道:“就只有二两,我特意带来跟大家分享……”
众人纷纷道:“真是老人家给的,那该好好留着啊!”
邵济民笑道:“茶叶不就是喝的嘛?”
一句话说的众人又都沉默了,还是马总工最先反应过来。“小邵,我这里还有半斤云雾茶,跟你换怎么样?”
邵承东笑着点了点头,他立即笑道:“你的技改思路很正确,我跟尚工再好好研究一下,然后成立一个项目组。
像你这样的成熟技改方案,耗费不了多少成本,但只要成功,就能把我们的加工速度,精度,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话没有说完,他就立即向外面走。“我去拿茶叶跟你换,你可全部给我留着啊。”
他的去也匆匆,回也匆匆,来回不到一分钟,他就拿着一个圆筒包装的茶叶盒回来,直接塞进了邵承东的怀里。
邵承东拉开了自己的抽屉,将黄麻纸包的二两龙井,递给了马总工。
他拿着茶叶深嗅了一口。“不愧是国茶,真香啊!”
虽然用茶叶外交一开始就出现了变故,不过结果似乎更好。
马总工是他们部门的最高领导,跟他搞好了关系,自己的项目又得到了认可,不会让他在办公室里当跑腿小弟了吧!
只要成立了项目组,他这个发明人肯定会得到重用。
至于级别,职称,在成果面前,都要退后。
尚工这个时候反应过来了,笑着伸手去抢马总工手里的茶叶。“马总工,见面……”
马总工一巴掌推开。“滚蛋,这点茶我谁都不给,自己喝都不够呢!”
说着,他就抱着茶叶跑了出去。
尚总工哎哎了两声,却也没有去追,回来又抱着邵承东的茶缸笑道:“小邵,不好意思,这茶我喝了几口,我现在就倒在我茶缸里,帮你把茶缸洗干净。”
不等邵承东表态,他就从最后面的办公桌下面开锁,拿出了一个搪瓷茶缸,把邵承东茶缸里面的茶叶带水都倒了进去。
一次没有倒干净,他还用水又冲了一遍,不漏掉一片茶叶。
邵承东不可能让他去洗,连忙接过。“我自己去洗就好了。”
他笑着点头说道:“我跟马总工还要出去,今天没有时间,不过明天我回来了,会好好研究一下你的技改革新。”
邵济民见目的达到,也笑着说道:“我们还要去项目组,承东,你好好上班,多了解一下研究所的规章制度。”
邵承东点了点头,觉得太冷漠了又应了一声。
马总工回来,在门口就喊道:“尚工,我们还要去青华,现在就出发。小邵的研究就交给你了,最迟三天,要把论证结果给我。”
“周六之前吧,我这几天也忙。放心,不会误了事。”
几个领导很快就离开了,尚工出门的时候,还带着茶缸,很显然不想浪费一点茶水。
办公室恢复了安静,对面的方程波,旁边办公室的刘志毅才露面,站在小心翼翼门口问道:“小邵,你真的见过老人家?还给他做饭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