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gcc.com

当向娘子终于随刘光世回到了暂时租住的刘府内,见过刘延庆后简单做了些收拾和安顿。

当天下午,刘延庆就在刘光世的催促下带着儿子和媳妇去往永嘉郡王府上了。

已经年逾六旬的永嘉郡王向宗良看见多年不见的侄孙女来府上拜见,显得分外高兴,也是以“琼娘”这个小字亲昵地称呼向娘子。

“琼娘何日从渭州启程的?”

向娘子本来已经坐下,又赶紧起身行礼。虽然向宗良是向娘子的伯祖父,但是毕竟是郡王身份,两家见面的时候,应当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

“回大王,自渭州至东京两千三百里,驿程本应是二十八日。琼娘路过郑州时觉得有些疲倦,多休息了两日,算下来正好是三十日前出发的。”

“两千三百里实在不易,尤其是这酷暑的天气,路上一定累坏了,本应歇息两日再来见我就是。快尝尝这刚上的冰雪冷元子,消消路上的暑气。”

“琼娘谢过大王,大王乃是琼娘在东京城的至亲,因此也不敢耽搁,着急着今日来拜见了。”

“上次本王见琼娘,得有十年了吧?”

“琼娘小时时常来伯祖父府上玩耍,十四岁嫁予官人后,常驻渭州,回来的少了。上次来见大王正是十年前回来见祖父大王,与祖父大王一道来大王府上拜见。”

向宗良抿起嘴来,双目微闭,点了点头,仿佛在回忆当年的光景,稍过了一会儿才又睁眼看向众人。

“是也,是也,本王年纪大了,倒是记不清年月了。但是琼娘这张脸我记得清楚,是我向家最俊俏的娘子。如今已经十年过去了,琼娘竟然生的还和那时一模一样,当真是青春永驻了!”

“多谢大王夸奖。琼娘不敢说青春永驻,倒是今日见过大王,看大王身体依旧强健,我等晚辈喜不自胜。”

向娘子的回话捧得向宗良大笑起来:“哈哈哈,十年不见,琼娘这张嘴还是甜得很。”

但是笑过之后,向宗良似乎又因为怀念过去而有些感伤了,继而说道:“是啊,那时候你祖父大王还在世,如今斯人已去了,本王也年过六旬,不似你们正是人生的大好时光啊。纵使是刘节度,今年也是五十出头吧,正是春秋鼎盛,光世和琼娘也不过而立之年。”

还不等琼娘再回应一句,向宗良看向一旁的刘光世,问道:“贤孙婿如今官居何职了?”

刘光世也赶紧起身,拱手报上自己的结衔:“回禀大王,末将现为武功大夫,胜捷军兵马钤辖,耀州观察使。”

向宗良点点头:“好啊,光世年方三十,有这样的官阶和差遣也算是有为了,难怪昨日蔡公相与我宴饮之时还特意提到了你呢。”

蔡京特意和向宗良提及刘光世这么一个中层军官,自然是别有用心。

向宗良和向娘子是血亲,但是和刘光世这个十年不见一面的孙婿确实谈不上什么亲情。因此向宗良和向娘子简单寒暄之后,就和刘光世直入主题了。

这倒也在刘光世的意料之内,但是还是顺着向宗良的话茬往下接:“不知蔡公相为何与大王提及末将。”

“本王原本已经不关心政事、军事,昨日借由蔡公相之口,听说了贤孙婿在伐辽一战中是立下了大功的。

“蔡公相说那老种经略相公的六万西军,一战之后仅剩下不到两万人。而刘节度和贤孙婿的胜捷军,出征时仅有四万人,还多半是新兵,结果在刘节度和贤孙婿亲自坐镇安肃军,竟然还收拢下将近三万人,你父子二人实在是当世良将!”

宣和四年的赵宋朝堂,就是如此可笑,高居庙堂的贵人们对战争根本没有清晰地认知。

在宣抚司和刘光世的精心包装下,血战到底的东路军成了无能之师,一战即溃的西路军,反而成就了刘延庆父子当世良将的名声。

刘光世当然是要维持住自己的人设,也就顺势谦虚了一下。

“末将得大王、蔡公相谬赞了。只可惜伐辽阵前我父子二人不能放手一搏、大展拳脚,否则必不叫辽军如此放肆。”

随后刘光世当然也是捶胸顿足一番,表示自己父子二人在童贯的淫威下如何不能放开手脚指挥军队,添油加醋地再描述一番童贯的罪过。

老迈的永嘉郡王向宗良听到这里倒是义愤填膺起来:“本王虽然久不问政事,方才贤孙婿历数的童贯的罪过,本王昨日也都听蔡公相说了。此次伐辽大败,虽然有那老种经略相公的罪过,但是童贯这个阉宦更为可恶!蔡公相昨日已经暗示老夫,若是两位愿意协助,蔡公相愿意设法弹劾童贯……”

终于,借由永嘉郡王的传递,蔡京向刘延庆父子伸出的橄榄枝终于到了面前。

东京城,马军司。

送别了刘光世和向娘子的刘锜刚刚返回三衙办公,就见衙门里人仰马翻,仿佛出了什么大事。

自从京城禁军在高俅的领导下已经名存实亡以来,向来只有元宵灯节需要大量仪仗队出工和仪式排练的时候,三衙才会如此忙乱。

当刘锜好不容易抓住一个殿前司的熟人,连忙追问到底出了什么事。

“刘四厢上午不在衙门,你可知今日枢密院送来一条紧急军情,连高殿帅刚才也被叫到枢密院去商议军情了。”

刘锜听到高俅被叫到枢密院一起商量军情,心里清楚这肯定是很严重的大事。

如果不是辽军趁乱南下的话,那只能是刘光世的下一步计划启动了。

虽然刘光世的计划很大胆,但是他看见三衙的忙乱场景,也确实有些担心是否辽军真的南下了。若是辽军来了,一是刘光世的计划必须中止,二是目前大败之后的北边防线怕是抵挡不住做好了攻城准备的辽军。

“快说,究竟是什么军情,莫不是那辽军打算趁我军大败,做了准备要顺势南下攻我?”

那人赶紧摇头:“那倒不是,是更紧要的事,据说伐辽大军要进京勤王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