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陛下!万万不可啊!”

周延儒噗通一下跪倒,相当之熟练,“陛下,侯爵之位,非世袭军功不授!

江白乃一乡野书生,前些日陛下已经封其伯爵了,算是给他的天大赏赐。

若再赐侯爵之位,恐朝堂上下诸公不服啊!

此乃有违纲常,请陛下三思啊!

其二,都督同知乃是从一品武将官职。

江白从未参与过科举,更没有参加过武举。

他就连地方上的武官、县令都未做过。

贸然任命恐会适得其反啊,陛下!

其三,陛下让其总理数府兵事,此乃总督、巡抚之权。

此例一开,地方上其他总督、巡抚会如何想?

他们经营多年的努力,还不如一个毛都没有长齐的小子吗?”

周延儒身为首辅,在崇祯给江白封平乡伯爵的时候。

这老小子就安排亲信前往了新生寨暗中调查。

他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人,能把崇祯迷成如今这般。

不打听不知道。

一查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这一下,周延儒不淡定了。

最近几个月,内阁收到了地方官府送来的信件。

其中有不少是关于突然冒出来的奇怪势力。

之所以说奇怪,是因为这些人的做法和以往农民军不同。

他们很多纪律严谨,行军口号也很特别。

打仗方式也和李自成、张献忠他们不同。

开始,周延儒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直到江白的异军突然崛起,这下,周延儒不淡定了。

“请陛下三思!”

随着周延儒把里面的利害关系抛出来后,众多文官纷纷跪倒。

“三思?”

崇祯冷笑,积压已久的怨气终于爆发,

“朕考虑的还不够多吗?辽东要防,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农民军也要防,地方上灾情,朕也要盯着。

如今,有一个能替朕解决问题的人,你们却要让朕三思?

是想着如何将他逼反,好遂了你们的心意是吧?”

“不要议了!朕意已决!再有妄议者,以欺君罪论处!”

崇祯俨然是动了杀心。

若是谁再和他唱反调,他不介意杀几个玩玩。

天子一怒,血溅五步!

圣旨拟的很快。

当江白再次收到圣旨时候。

王大年、孙铁柱等人都很激动。

这样,他们就不用再躲躲藏藏了。

而且还能堂而皇之地去接管周边州府。

江白嘴角挑起,把玩着手中刚刚获得的一枚大印。

“崇祯啊,崇祯,这份大礼,我先收下了!”

“你放心,大明虽说已经腐烂的不堪入目了。

但天下还是汉人的天下。

只要不落在大清的手中,一切都还来得及。

只不过,待我收拾了旧山河,灭了大清,兵临京师之时。

到时候,也希望你像如今这般视我为知己,hhh......”

约莫等了一会后。

江白转身,对江字营各部下令:

“传令各部,进驻分管的各府州县,整顿防务,肃清匪患,安置流民,推行新政!”

其实,崇祯能不知道周延儒说的有些道理吗?

他又不是傻子。

相反,他更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

只可惜,他疑心病很重。

崇祯之所以,一而再地不断提拔江白。

他是有苦衷的。

崇祯十五年(1642年秋)。

他已经陷入了无人可用的绝境。

尤其是缺乏能统筹全局,独当一面的帅才和可以绝对信任的武将。

到1642年秋,明朝最能打、最具威望的顶级统帅几乎已经损失殆尽。

洪承畴,松锦大战中,他率领的明朝最后的核心机动兵团,八位总兵,13万精锐,在1642年春已然崩溃。

1642年秋,洪承畴本人正被围困在松山城中。

没错!

洪承畴被围了,消息传不出去。

京师那边以为他已经被杀了。

只不过,现在还在等确切的消息。

有的人已经开始给这哥们布置灵堂了。

次年1643年春,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

他哪里是被俘啊!

他是投了大清,没办法啊!

城内没有吃的了,炮弹早已打完了,火枪弹药也没有了。

除了城墙的优势,他这边已经没任何优势了。

援兵?

抱歉,朝廷也想知道援兵在哪里!

不过,离的近的就江白的江字营了。

可现在朝廷上下对这新冒出来的农民军还有些抵触。

崇祯不到危急关头,是不会同意江白去执行这个任务的。

换句话说。

让江白打这些流寇还行。

若让他去和清兵碰。

万一人家不干,拍拍屁股跑到南方去发展了。

你能拿人家如何呢?

洪承畴的失败投诚,意味着大明失去了最后一位,有能力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的统帅。

在他之前,曹文诏,卢象升都相继战死了。

哦,对了差点把孙传庭这哥们给忘记了。

他在崇祯十一年时候还打败过李自成,几乎将他的农民军剿灭。

可惜和杨嗣昌意见相左。

竟于崇祯十二年被下了大狱,直至崇祯十五年初,因无人可用才被释放出狱。

但此时,他的威望和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不然的话,李自成也不会这么快打到京师。

有人会说,不是还有左良玉吗?

还有吴三桂啊!

左良玉初期确实还不错,有两把刷子。

特别是其箭术很厉害,左右开弓,箭无虚发。

妥妥的射手ADC。

只可惜,后期这哥们,多次不听朝廷调遣,养寇自重。

朝廷对他已无实际控制力,只能一味姑息安抚。

那不是还有吴三桂吗?

说起吴三桂,就得提他舅舅祖大寿。

自从袁崇焕被崇祯杀了后。

祖大寿就已经对朝廷失去了信任。

不是信心,是信任。

他已经不太信崇祯了。

因为他是袁崇焕的手下,对袁崇焕很忠心,很崇拜。

祖大寿这哥们多次假意投降大清,让努尔哈赤很苦恼。

不过,最终,他还是真心投了大清。

吴三桂接过了舅舅手中的接力棒,开始了镇守辽东。

如今,辽东的关宁铁骑大部分兵力都掌握在吴三桂的手中。

可其舅舅投了大清。

朝廷还会对他信任吗?

若非无将可用,替换下吴三桂也不无可能。

如今崇祯的处境,帅才死的死,投的投。

悍将拥兵自重,国库空空如也,君臣信誉全无。

此时,江白的横空出世,对崇祯而言,不亚于一根救命稻草。

他就像是自己长出来的兵力。

还不用朝廷发钱,发粮。

崇祯一度以为是洪武大帝在天上怜悯大明,特命一天将转世,来大明末年辅佐于他。

对于一个快要渴死的人。

哪怕看到的水源可能有毒。

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喝下去。

崇祯对江白的重用,正是这种绝望心态下的孤注一掷。

他并非不知道其中的风险。

而是在他看来,眼前的危机和朝臣的无能,比一个可能的威胁要可怕得多。

这就是崇祯为何力排众议非要给江白封侯加官的原因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