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一课
第60章 第一课
到了晚上,隔壁的住宿生一直在闹,都是些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正是爱折腾的年纪。
没办法,既然当了老师,那就该有老师的样子。
陈志飞披了件衣服,就过去推开了男生寝室的门。
霎那间,一股浓重的臭脚丫子味儿差点儿没把陈志飞熏晕过去。和老艾头儿家腌酸菜的铜钱儿比起来,味道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通铺上被褥都已经脏的看不出本色儿,十几个男生脏兮兮的,别说洗脚,就连脸都没几人洗的。
一见陈志飞进来,这些学生瞬间就消停了下来。
陈志飞捂着鼻子挨个监督他们下地洗脸洗脚,差不多快折腾到后半夜,才回到自己的值班宿舍。
这一下陈志飞可算是知道,为啥小学老师这种“香饽饽”会轮到自己的头上了。
代课老师的待遇自然不能与正式编制的老师相比,而且能不能转正,什么时候转正,这都是未知数。
再加上又当爹、又当妈,就连本地的周向东都当了逃兵,更何况是城市来的知青呢!
陈志飞裹紧了林思慧送来的被褥,这一夜,他就彻底的失眠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陈志飞就感觉头重脚轻,连眼圈都黑了。
洗了把脸他就把住宿生都轰了起来,让他们去水池边上洗漱。
这时候他才发现,这些住校的孩子里,有不少还都穿着塑料鞋,洗脸别说香皂,连块胰子都没有。
胡乱在脸上抹了一把,就算是完了。
正巧这个时候,周向东推着自己的二八大杠从校门口走了进来。
陈志飞见状,上前递了颗烟,两人就有的没的聊了起来。
“周老师,我看咱这不少孩子连一双像样的单鞋都没有,更别说棉布鞋了。眼瞅天就凉了,这样下去那不得生病啊?”
周向东憨厚一笑,其实别看他长得有些老气,但其实比陈志飞也大不了几岁。
“陈老师,咱们乡下的孩子都皮实着呢,不比城里娃金贵。而且咱们和平乡的情况你也知道,有些孩子家都在大山沟里,离学校几十里地。家长不给送棉衣,下雪了还有学生穿单衣,我看着也心疼,可我有啥招儿?农村不就这条件吗?”
陈志飞抽了口烟,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啥,沉默了片刻,这才继续问道:“昨天晚上我去男生宿舍看了一下,好多孩子的被褥脏的不成样子,都包了浆,应该很长时间都没有拆洗过了,估计都生虱子了。”
周向东又是一笑:“陈老师果然是大城市来的,咱们农村谁家不长虱子?别说这些孩子,他们家的铺盖你都没去看,一点儿不比宿舍的被褥干净。而且这一洗,万一没轻没重洗碎了坏了咋整,不洗的话反而还能对付着盖。”
一听这话,陈志飞更是哑口无言。
周向东将烟头扔在地上踩了踩:“陈老师啊,咱们这儿不比城里。要没有李校长去挨家挨户的做工作,能上学的孩子估计连两个班都不到,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都已经能挣工分了,有几个家长能宁可不挣工分,还搭钱让孩子上学?”
陈志飞只觉的今天的香烟越发的苦涩,其实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一家三四个,多的四五个,五六个孩子,能吃上一口饱饭就不错了,还哪有心思想这个那个的。
“陈老师,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其实最开始我来的时候,也和你一样。不过干啥事儿都要因地制宜,咱们这儿就是这么个情况,让孩子们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才是第一要务,那样乡村教育才会有希望。”
陈志飞看着这个只上过三天高中的农村汉子,忽然觉得自己天真的要命,也单纯的要命。
恰好这个时候上课铃也响了,陈志飞就赶紧拿着教案去了三四年级孩子的教室。
因为今天是他的第一堂课,不但李松林李校长坐在后面,还有没课杨丽丽与戴春玲也来一同听课,弄得陈志飞很是紧张。
昨晚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觉,陈志飞索性就摆弄起简易的教学教具。
有了做鸡毛掸子和双截棍的经验,做几个三角形、四边形,还有直角尺那都不在话下。
三年级的数学课多半是高位数的加减法,陈志飞还记得自己上学时学的口诀,于是就临时编了个儿歌,把高位加减法的口诀唱了出来:
“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看到7想到3,看到6想到4。看到大数加小数,先把两数换位置。”
朗朗上口的儿歌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致,而且还把问题给简单化了,下面听课的李校长也是不断点头称赞。
至于四年级的课程,则是认识图形和图形对比。
陈志飞之前也没见过其他人上数学课,所以不也知道以前的老师有没有用过教具,但从学生们的好奇的眼光中,他能感觉到应该是没有用过的。
陈志飞的板书写得很漂亮,这也算是他的一个优点吧。他把自己做的教具拿了出来,学生们很直观的就能判断出各个图形的区别和特征。
一时间课堂气氛搞得很活跃,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直到下课铃都响了,学生们却依旧挤在讲台前,围观他弄的教具。
李松林意味深长地点点头,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身边多了一名穿着旧西服,下巴上长着一颗黑痦子的中年男人。
不用多想,那人应该就是中心小学的年级主任,也就是王大勇和王二麻子的父亲。
“王主任,你可真是捡到宝了,像是小陈同志这样的人才,你怎么不早推荐到咱们学校呢!”
陈志飞尴尬一笑,后者则慈眉善目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其实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二人都心知肚明。
“行啊小陈,好好干,将来转正有望,咱们中心小学,还得靠着你们这些年轻人呢!”
领导画的大饼,陈志飞是早就吃饱了。
不过他还是十分礼貌的感谢了一番:“这都得仰仗校长和主任您的栽培。”
两位领导相视一笑,接着就一同离开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