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gcc.com

1985年1月的华尔街,空气中弥漫着金钱的焦灼气息。

当星辰投资、格林兄弟和伯克希尔三家金融巨头,同时发布分红公告时,整个美利坚沸腾了。

要知道上市公司是否分红取决于行业特性、盈利能力和战略选择,并无法律强制要求。

通常来说,许多成熟的公司,尤其是蓝筹股公司,通常会定期分红,以吸引追求稳定收入的投资者,例如公用事业、消费品行业的公司往往有较高的分红比例。

然而,金融公司、科技公司或高成长型公司可能更倾向于将利润再投资于业务扩张,因此分红较少或不分红。

所以,在华尔街很多投行并不会定期给投资者分红或者是配发股息,而是通过增值和赎回实现收益。

正因为如此,几大投行同时宣布给投资者派发分红后,民众才会如此的震惊。

当然了,这也和这几家投资公司在市场上的地位有一定的关系。

过去一年,华尔街数百家投资公司里面,赚到钱的只有50%,投资收益率超过10%的却连十分之一都没有。

但却有四家公司的表现堪称传奇——星辰投资、格林兄弟、伯克希尔,以及神秘的六合控股。

它们像四头嗜血的金融巨兽,在股市、期货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疯狂收割利润,每一家的年收益都突破了500亿美刀。

现在四大传奇中的三大要给投资者派发红利,这不但对投资者来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同时对整个市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可以刺激并吸引更多的民众关注股市、投资股市。

然而,随着消息的发酵,民众的关注点就从投行派发红利这件事情转移到一个人身上。

这个人就是李毅!

人们很快就发现,宣布派发红利的这三大投行,背后的大股东竟然都是李毅。

随后,各大媒体也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深入报道。

《华尔街日报》率先用加粗黑体打出标题——《三大投行罕见撒钱,李毅成最大赢家!》。

紧接着,《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媒体也纷纷跟进,试图揭开这位金融巨鳄的神秘面纱。与此同时,各路科班出身或者是野生专家们纷纷化身福尔摩斯加会计师,疯狂计算着李毅能从这次分红中拿走多少钱。

一些电视台还开设了专栏,邀请经济学家、金融分析师和占卜师一起预测这个数字。

而在美利坚的一些赌场以及博彩公司,甚至于还拿这件事情开了盘口,从300亿到3000亿美刀都有不同的赔率。

不过相比于3000亿美刀的不切实际,大部分民众都认为李毅能分到的收益差不多是600亿美刀左右。

然而,随着三大公司财报的正式公布,所有人都傻眼了。

1月8日格林兄弟公司率先对外公布了1984年的全年财报,过去一年公司全年营收合计1654.32亿美刀,支出813.44亿,净利润840亿美刀。

此外公司每股账面价值大幅度提高,从1984年的 1143美元 增长至4073美元,年增长率达 406.1%,远超同期标普500指数18.6%的涨幅。

与此同时,格林兄弟公司这边还公布了排名前十的股东名字以及持股比例,李毅稳坐第一大股东的宝座,个人持股比例高达32%。

也就是说,单单从格林兄弟公司李毅就能分到268.8亿美刀。

1月9日,伯克希尔公司也公布了公司去年的财报,虽然过去一年受纺织以及钢铁等业务的亏损影响,伯克希尔公司的净利润比不上格林兄弟公司,但也有622亿美刀。

而李毅拥有伯克希尔公司22%的股份,这次分红可以拿到136.84亿美刀。

还没等华尔街的巨头和美利坚的普通民众反应过来,星辰投资公司这边也公布了1984年的财报。

相比于格林兄弟以及伯克希尔公司,星辰投资公司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刷新了人们对暴利的认知,这家成立不到三年的投资公司的净利润竟然高达1140亿美刀。

但由于星辰投资公司并不是上市公司,所以并不需要对外界公布公司的股东名单以及持股比例。

不过外界还是对这家公司的股份分部有一些猜测,据说星辰投资公司纽约分公司的股东虽然有不少,但大多为代持,实际上只有李毅以及另外一个港岛人(黄立行)。

尽管不知道李毅在这家公司持股比例具体是多少,但应该不会低于51%,因为他必须要保证自己对公司的绝对控股权。

即便是按照最低的51%来计算的话,李毅也能分到近600美刀。

也就是说,李毅从三大投行分到的钱足足有1005亿美刀。最重要的是,这1005亿美刀并不是李毅的全部收益,根据可靠消息,李毅自有资金的投资收益以及佣金同样非常的可观,甚至于可能不少于他从三大投行分到的分红。

当这个结果出炉之后,整个美利坚不管是不是股民都麻了!

很快,《纽约时报》就直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发表了重要评论——《李毅:未来三十年的全球首富》,他们断言这个来自东方的金融天才已经锁定了世界财富的巅峰。

其它媒体也不甘落后,纷纷对这事进行了大范围的深度报道。

一时间,李毅的大名再次响彻全球...

........

曼哈顿,星辰投资总部。

李毅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蚂蚁般涌动的记者群。

他的办公室极简,没有夸张的艺术品,没有镀金的装饰,只有一台老式收音机,正播放着古典乐。

“噔噔噔!”

“请进!”

随着办公室的门被人推开,庞飞燕拿着几份文件走了进来。

来到李毅面前后,庞飞燕直接说道:“李总,按照您的要求,除了留在摩根大通银行的120亿美刀给刘主任他们备用外,剩余的资金已经分散存入您在美利坚银行、花旗银行以及摩根史丹利、合众银行的12个账户里了,这时各个账户的详细情况。”

说着,庞飞燕将几份文件递了过来。

接过这些文件,李毅认真的翻阅了起来。

很快,这些文件就都看完了,李毅暗自盘算了一下,现在这十几个账户里面,所有资金加起来足足有980亿美刀。

说真的,这个结果连他自己都感到有些惊讶。

要知道他这段时间可没少花钱,不算给刘高勇、钟锦秋等人准备了120亿美刀外,他自己收购9大投行的股票就足足花了570亿美刀。另外,他还将从九大投行手里抢过来的那价值两百多亿美刀的股票,也全都收购了过来,单单这几次出手就砸进去近千亿美刀。

没想到即便是如此疯狂的砸钱,他的账户里还是有近千亿美刀。

突然间,李毅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脑袋大脖子粗的憨厚形象以及他那朴实无华的话:“挖煤挣了几十个亿,买了几十套房子又呼啦啦的增值了几个亿,这个钱对我来说就是烫手的山芋,我的智力根本驾驭不了...”

好吧,虽然这个钱确实有点烫手,但以他的智力还是能驾驭得了的!

“好,我知道了!”

“李总,按照美利坚政府的规定,您可以将其中20%的资金转到境外,您看要不要...”

不等庞飞燕说完,李毅就抬了抬手说道:“不用了,现在那些美利坚银行里存着吧!”

“那您就不怕他们回头给您全都没收了?”庞飞燕提醒道。

“没事儿,眼下美利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还没那么不择手段!”李毅道。

“我明白了!”

接着庞飞燕继续说道:“CNN相对您进行专访,您看要不要接受?”

“推了吧!”李毅果断地说道。

前两天他为了给拉赫曼造势,接受了不少媒体的采访,但上午拉赫曼已经回中东了,李毅也就没兴趣在这些媒体前面演戏了。

“《时代周刊》说可以给您做封面人物…”

“没兴趣!”

接着李毅再次说道:“通知下去,就说我要回国了,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是...”

...........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