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赵为国的话,百姓们的脸上再无疑虑,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赵为国伸出手,示意大家安静。
人山人海的现场顿时安静下来,静等赵为国开口。
赵为国笑道:“刚刚有人问我,咱们老百姓能不能沾光,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我们红军是以人为本,一切以老百姓为重!”
“咱们打土豪分田地、推广良种,兴修水利,成立农会,就是为了帮助老百姓,若是老百姓受了欺负,我们帮大伙儿讨公道,物品价格贵了,咱们去找商户谈,收粮价太低?咱们组织统销!总之,要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好!好!”农户们激动得直拍大腿,有人甚至抹起了眼泪,“这世道,总算有人替咱穷苦人说话了……”
商户们更是热血沸腾,几个胆大的已经开始盘算贷款做什么生意。
布庄伙计凑到东家耳边低声道:“掌柜的,咱要是多进点洋布,趁着免税赶紧卖,肯定赚大钱!”
王掌柜眯着眼盘算:“不光洋布,我看还能弄点煤油、火柴,如今红军坐镇,商路一开,这石门镇怕是要成方圆百里最热闹的集市了!”
人群越说越激动,不知谁带头喊了句:“红军万岁!”
刹那间,整个打谷场山呼海啸——
“红军万岁!”
“赵长官仁义!”
“跟着红军干,过好日子!”
赵为国嘴角微微上扬。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几个年轻人已经跃跃欲试,当场就要报名贷款。
一个月后,石门镇变了模样。
镇东头新开了三家织布作坊,日夜不停地传出织机声;西街原本废弃的油坊重新开张,十里八乡的农民都挑着菜籽来榨油;最热闹的是南门新辟的集市,天不亮就挤满了各地来的商贩。
赵为国带着王仗义走在街上,不时有商户热情地打招呼。
“赵长官,多亏了您的贷款,我家酱园才能扩大生产啊!“酱菜铺的李老板捧着一坛新腌的酱瓜追上来。
“赵连长,您看我这新进的苏州绸缎......“布庄王掌柜笑得见牙不见眼。
王仗义抱着账本,边走边汇报:“连长,这一个月发放贷款三千二百大洋,已经收回利息六十五大洋。商税虽然减半,但因为交易量翻了三倍,实际税收反而增加了两成!“
“虽然钱还不是太多,但是大家都信心十足!”
赵为国满意地点点头,“这无息创业贷款效果不错,总额可以再增加一些...”
就在赵为国准备继续叮嘱的时候,突然被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吸引。
街角新开了一家铁匠铺,几个壮汉正在打造农具,其中不乏有身体残躯之人。
“这是......“
“哦,这是退伍战士张大山开的,张大山之前攻打石门镇的时候,被炸断一条腿,没办法留在军中,之前一直很困惑不知道未来能做什么,但是有了咱们红军的创业贷款支持....“王仗义解释道,“他申请了二百大洋贷款,专门打造新式农具。您看那个铁犁,比老式的轻便多了。“
“不光解决了张大山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连带着帮其他退伍战士也解决就业。”
正说着,一个背着褡裢的商人匆匆跑来:“赵长官!我在邻镇听说咱们这儿政策好,特意赶来想做点买卖,不知......“
“欢迎欢迎!“赵为国伸手与之握手,接着继续说道:“工商局有专人负责接待新商户,就在镇公所里面。”
“对了,镇上新开了家客栈,价格公道,房间干净整洁,是咱们镇上最好的客栈,也咱们安顿新商户的地方,不管你们最终在不在石门镇做生意,你们直接入住,住宿的钱我们付!“
“多谢赵长官!我做生意也走过不少地方,你们真是对我们这些商户最好的官府!”
.....
时间很快又过去一个月。
根据地总结会上,指挥部里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王仗义捧着厚厚的账本,声音都有些发抖:“报告连长,目前创业贷款基金已经滚动到八千大洋,累计扶持了五十七家商户和作坊!全镇新增就业四百余人!“
何奎补充道:“商路护卫队剿灭了周边三股土匪,现在通往县城的商路已经安全多了,因为道路安全,更是吸引来不少外地商队,前两天还有保定来的大商队呢!“
李云龙点上一支香烟,咧嘴笑道:“要我说最绝的是连长那个'以工代赈'的法子,镇上现在一个闲人都没有,连要饭的都去作坊帮工了!“
赵为国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新修的砖窑冒出的袅袅青烟,嘴角露出微笑,“这叫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要咱们把自己弄好了,生意会源源不断来的。”
话音刚落,一个卫兵急匆匆跑进来。
“报告!镇外来了个洋人,说是要见赵长官!“
“洋人?“众人面面相觑。
“他说他叫史密斯,是美国......美什么公司的代表。“
赵为国眼睛一亮:“快请!“
当金发碧眼的史密斯走进来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这个穿着西装的洋人却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赵先生久仰!我是美孚公司的商务代表,听说贵地营商环境极佳,特来洽谈一些生意......“
......
石门镇的清晨,是被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唤醒的。
“新到的江南绸缎——“
“刚出炉的烧饼,热乎着咧!“
“铁匠铺招学徒,包吃住!“
街道上人流如织,挑担的货郎、赶集的农民、推着独轮车的商贩络绎不绝。
街边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布庄、粮行、杂货铺、药铺,甚至连专门修理钟表的铺子都有了。
赵为国带着王仗义走在街上,看着眼前繁华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几个月前,石门镇还是个闭塞的小镇,如今却已成了方圆百里最热闹的商贸中心。
“连长,您看那边!“王仗义指着街角新开的一家店铺,招牌上写着“石门商社“四个大字,“这是镇上几家商户联合办的大商行,专门收购本地土产,运到县城、省里去卖,听说利润翻了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