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设计带来的不仅是射速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彻底改变了步兵的战术动作。
使用栓动步枪的士兵在每次射击后都必须中断瞄准姿态进行拉栓动作,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在实际战斗中会严重分散射手的注意力,影响连续射击的准确性。
而M1加兰德的射手可以始终保持瞄准姿态,专注于观察目标和调整射击,这使得美军士兵在移动射击和快速反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M1加兰德在人体工程学方面的设计也远超同期步枪。
其重心分布合理,8发漏夹供弹系统提供了持续火力,弹药的威力也足够应对各种作战需求。
相比之下,毛瑟98K虽然精度出众但操作生硬,莫辛-纳甘的枪机设计笨拙,即使是设计较好的李-恩菲尔德,其10发弹匣的优势也被手动操作的限制所抵消。
实战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在太平洋战场,日军士兵经常在夜袭时专门针对美军持M1加兰德的士兵,因为他们深知一旦交火,手持三八式步枪的自己在火力上完全不是对手。
在欧洲战场,德军士兵也经常设法缴获M1加兰德使用。
巴顿将军称其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斗武器“绝非过誉。
M1加兰德的出现标志着步兵武器从手动装填时代正式进入半自动时代。
它不仅是二战中最优秀的步枪,更开创了现代步兵武器的发展方向。
虽然在某些专业领域,如狙击...栓动步枪仍有优势,但就普通步兵的制式武器而言,M1加兰德树立的新标准让所有栓动步枪都显得过时。
这种领先优势是如此明显,以至于战后各国都加速了半自动/自动步枪的研发列装,栓动步枪很快退出了制式武器的主流舞台。
一旦赵为国的队伍全部配上M1加兰德,那么战力便会再提升一个档次!
至于为何不选择苏联的半自动步枪SVT-38/SVT-40,SVT-38/40与M1加兰德同为二战主力半自动步枪,但M1加兰德凭借成熟设计、可靠性和量产优势,成为更优秀的实战武器。
可靠性方面,M1采用封闭式供弹 回转闭锁枪机,结构简单抗污性强,在太平洋丛林、北非沙漠等恶劣环境中故障率极低;
而SVT依赖精密导气系统 开顶弹匣,易进沙尘且需频繁保养,士兵抱怨“娇贵难伺候”。
目前赵为国这边各方面都才开始,预计未来战场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毫无疑问M1更适合,他现在兵工厂才刚刚起步,熟练的工匠稀缺,到时候都拿去修武器了,肯定会影响兵工厂生产,这是赵为国不想要看到的。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整条M1加兰德步枪的生产线就摆在他的面前,不选M1真的是违背天意。
步枪选好。
接下来赵为国将目光放在在机枪上。
“就MG34吧!”
赵为国并未太过纠结,世界首款通用机枪——轻/重机枪模式自由切换,适应任何战场。
超强火力——900发/分钟射速,弹链 弹鼓双供弹,压制力无敌。
可靠耐用——滚柱闭锁 快换枪管,泥泞、雪地都能稳定射击。
战术灵活——步兵、车载全能,德军“闪电战”的核心武器。
完胜“歪把子”(太烂)、马克沁(太笨重)、刘易斯(太落后)。
当然了,赵为国现在可没那个本钱把部队所有的机枪都换成MG34,顶多就是给三大主力排配上,其他的机枪也不会浪费,安排给其他排补充火力。
“最后就是榴弹炮...”
当赵为国将目光落在各种款式榴弹炮上面的时候,眼睛的光芒达到顶峰!
无论是步枪、机枪甚至是迫击炮....只能说是一般的火力配置,但是榴弹炮绝对是真正的重火力!
是目前治疗赵为国火力不足症最好的解药。
但凡他有一门榴弹炮,当初打石门镇的时候,哪里还需要李云龙带着人冒着生命危险抵近敌人碉堡扔手榴弹,直接一发榴弹炮就给解决了!
提到榴弹炮,赵为国很自然就想起了影视剧中,助李云龙轰下平安县城的意大利炮!
这门意大利炮还不是榴弹炮,全称为M1897 75mm野战炮,属于加农炮,也被称之为野战炮。
为何这样说?加农炮特性是低仰角发射,弹道平直,剧中李云龙用炮口直接瞄准城墙,是典型的加农炮用法,加农炮的设计初衷是反步兵和反工事的。
“意大利炮”是加农炮,但它在剧中承担了类似榴弹炮的攻坚角色,李云龙用它轰城墙的方式,恰恰体现了榴弹炮的核心价值——简单粗暴,一炮定乾坤!
还有一点,虽然李云龙称这炮为“意大利炮”,但其实这M1897 75mm野战炮是由法国施耐德公司研制,是世界上第一款现代野战炮,革命性地采用了液压气动驻退系统,也就是能快速复位炮管,实现高速射击。
至于为何被称之为“意大利炮”,估计是意大利曾向中国出售过安萨尔多65毫米步兵炮,这东西性能较差,士兵可能混淆名称,民间将“外国火炮”统称为“意大利炮”,类似“盒子炮”指代毛瑟C96,不分原产国。
当然更有可能是电视剧编剧为了突出八路军武器来源复杂,缴获自伪军或日军,但型号混乱,避免直接提及法国原厂名称,当时中国战场对火炮型号认知有限。
但无论名字,法国M1897 75mm野战炮战力相当强大,在西方被称为“75小姐”的美称。
“加农炮就选M1897 75mm野战炮,到时候咱也用这个去轰平安县城,不过那个时候咱可就不是一门了!”
“榴弹炮就选.....德国 150mm sFH 18,有玩意,什么碉堡打不掉!不过这玩意一万积分一门,买多了破产!”
德国150毫米 sFH 18重型野战榴弹炮是二战德军的核心火力支柱,凭借大威力、高精度和可靠耐用成为同期最优秀的榴弹炮之一。
它的43.5公斤高爆弹能轻松摧毁工事,标准射程13.3公里,增程弹达19公里,远超多数对手。
采用分叉式炮架和高效复进系统,射击稳定且精准,既能曲射轰炸又能平射攻坚。虽然5.5吨的重量拖曳稍显笨重,但橡胶轮胎和模块化设计保证了野战机动性和维护便利性。
从东线到西线,sFH 18在斯大林格勒、诺曼底等战役中屡建奇功,尽管后期射程被盟军新型火炮超越,它仍是德军炮兵最信赖的“重锤”,其设计理念深刻影响了战后火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