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自当了村长,他就一直受夹板气,相当于风箱里的老鼠,前后受气,怎么努力都不管用!

现在,许大茂的到来或许是个好机会,不行,要笼络住这小子,年龄小没关系,钱是真的;

许大茂为了博取村长信任,一到家就拿出一沓五万面值的纸币,在农村,包括村长在内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能不震撼?

“村长,咱们算达成合作协议了吗?”

“当然,当然,金花,告诉你娘,把今晚吃小鸡炖蘑菇!”

“知道了,爸!”

党金花惊喜的看着自己的老父亲,好久没吃肉了,家里的老母鸡不下蛋,娘好几次想吃被爹阻止,今天终于能吃了吗?

“村长,不用破费了!”

“小兄弟,不算破费,家里的老母鸡早就不下蛋了,不过,你放心,肯定能炖脱骨!”

“那就谢谢您的热情招待了!”

老母鸡,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高规格的接待了,公鸡要打鸣,还可以还钱,下蛋的母鸡更是精贵,不可能出现在餐桌上!

一夜无话,第二天,许大茂早早起床,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去了乡政府打电话,当然,电话肯定是没打的,只是做做样子;

“大茂,山货主要有,芥菜100斤,野蒜50斤,对虾两百斤,五色韭菜10斤,野兔70只、斑羚6只,獐子3只,鹿一只;

至于粮食,京西稻500斤,玉米面1000斤、白薯1000斤!”

村长拿着一张单子,详细的说了一遍,顺便把钱都算了出来,总共一百八十万块钱!

“村长,这是不是有些便宜了?”

许大茂看着手里的单子,讲真话,价格真心不贵,现在的玉米面在市场上每斤七百左右,棒子面更是到了三百到五百一斤;

这么算下来,很多山货相当于送的,别以为人家不会算账,价格便宜肯定有别的想法!

“不算便宜了,我是这么考虑的,村民去一趟城里不容易,下次过来,可以不可以给我们带一些农具和其他生活物资,当然,所需花费从交易中扣除!”

东斋堂村每月都无法组织一次进城,关键是路上花费不少,因此,非迫不得已,不想进城;

别的不说,住一晚都要五万左右,这不是他们可以消费的起的,但,许大茂不一样,来一趟就得拉物资,顺带就可以办到!

“原来如此,成,您给列个单子,我下个月拉过来!”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没有要求,心里反倒不踏实!

接下来,高高兴兴交接,村长安排送到村外的路口后,在许大茂的要求下,送出来的村民拿着送的纸烟千恩万谢的回去了;

许大茂确认村民走远后,大手一挥,所购物资进了空间,第一次采购活动正式落下帷幕!

时间转眼即逝,时间来到1954年九月,许大茂站在娄氏轧钢厂门口,默然无语!

四年时间很快过去,谁也没想到会来轧钢厂,想想这四年来的经历,许大茂感觉恍若隔世;

50年春节前,在许大茂的干涉下,文三儿卖了政府分给的黑窑厂房子,买95号院西厢一间;

最终,在易中海的撮合下,文三儿宣布,他主动响应号召,要娶寡居多年的贾张氏为妻;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的女人坐地能吸土,贾张氏空旷良久,儿子不反对、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文三儿能说会吹的增幅下,羞羞答答的答应了下来;

傻柱也结婚了,娶了大三岁的秦淮茹为妻,至于何大清去纺织厂当了厨子,原因是,阴差阳错下,这货还是娶了个寡妇;

与剧中不一样的是,何大清娶的寡妇没孩子,夫家不愿意放任自家血脉流落在外,最后,何大清带着雨水,去了正阳门;

至于梅子,一进大院就引起三个男人的注意,许大茂甚至怀疑,何大清之所以离开,跟梅子进大院不无关系,一个漆黑的夜晚,何大清和易中海干了一架;

干架的原因,至今仍然是个迷,不足以外人道,但,第二天,何大清就找了个媒婆,短时间内结婚后搬到了正阳门!

何大清离开后,傻柱和秦淮茹同时去轧钢厂工作,据说,这是何大清给办的,其实,这时候的轧钢厂是娄振华的,进去工作还不是人家一句话的事儿?

再说了,何大清和娄家关系匪浅,剧中,最后的剧情中何大清和娄谭氏似乎不认识,但,现在的剧情来看,似乎是认识的!

当然,以后发生什么事让何大清和娄谭氏装成不认识,许大茂也想不明白,但,这里肯定有事儿,还可能是大事儿!

至于许富贵,也不正常,当然,许大茂见梅子来过几次,只是,许富贵每次都很滑溜,最后,被聋老太收拾了一顿,再后来,梅子再也没来过后院!

他许大茂中专学的是机械设计,成绩优秀,本以为能去京城汽车厂之类的地方,谁知,最后下来的分配方案是娄氏轧钢厂;

通知书上说,让他去娄氏轧钢厂找先遣组长杨伟民报道,好家伙,这不妥妥的元老吗?

当然,同学中来的不是他一个人,还有一些同学,其中就有老熟人党金花,在许大茂的帮助下,党金花也从中专毕业了;

党金花的专业是会计,拿到报到通知书的时候,许大茂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己预定的媳妇;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千里姻缘一线牵吗?两个学校的人最后居然被分配到一个地方,除了许大茂两人,其他同学很不甘心;

本以为能进入有关部门工作,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再不济也能去国营大厂吧?

最后倒好,好不容易等到毕业,毕业分配却是一个私营工厂,是可忍孰不可忍,只是在学校领导,服从组织分配的严肃要求下,这些人只能憋屈的认可!

其实不难理解,年轻人嘛,刚毕业,难免想施展平生所学,实现满腔抱负,哪个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没有为神州之崛起贡献终身所学的壮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