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二人走后,张杨面色一沉,随手把诏书递给董昭:“公仁,你且看看!”
董昭看后,也是面色肃然:“没想到局势变化这么快,天子与白波军有了间隙!”
“是啊,我本以为天子密诏我来,是为了抗击西凉军。”说到这,张杨苦笑一声,“没想到竟是要对付护驾东归的白波军!”
“那将军打算怎么办?是奉诏?还是借故托辞?”董昭把诏书还给张杨,不动声色的问道。
“哎,我也是为难,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张杨神情有些沮丧,摇头叹息,“我听说銮驾从长安东归,白波军生死搏杀数次,即使有过,那也是可以揭过!”
稍后,他又抬起头,问道:“公仁,你说,我该怎么办?”
董昭笑了笑,并未直接搭话。他明白张杨的意思,天子此举明显就是苛待功臣、卸磨杀驴,让其内心有些心寒。为了这种天子去拼死拼活,张杨有些退缩了。
见董昭不说话,张杨有些心急,问道:“公仁,你为何不说话,难道你认同天子的做法?”
董昭捋了捋胡须,说道:“白波军护驾东归功勋卓著,这是没错,可使君有没有想过一点?”
“还请公仁不吝赐教!”张杨连忙躬身拜道。
董昭微微侧身,还了一礼,起身说道:“天子年弱,可一众朝臣却非如此,天子要对付白波军,那定是白波军犯了不可饶恕的过错,否则那些朝廷重臣岂会不劝阻陛下?”
张杨听后,眉头紧皱,沉思了一会,点点头道:“公仁说的有理!”
董昭继续说道:“使君明鉴,白波军到底犯了什么大错,我们也是不知。但使君莫要忘了,白波军之后就是西凉军,天子此举,可是冒着与白波军、西凉军共同为敌的风险!”
张杨闻听,当即大悟道:“我明白了,白波军定是犯了不可逆之罪,陛下与朝臣们宁可冒着巨大的风险,也要与白波军为敌!”
说到这里,张杨忍不住冷哼一声:“这些白波军原先就是黄巾余孽白波贼,一帮不值得信任的匪盗贼寇!”
见张杨态度变的这么快,董昭也是无语,又问道:“那使君现在打不打算奉诏?”
“奉诏?当然奉诏!”张杨顷刻间昂起头,“我身为河内太守,为朝廷、为天子牧首一方,如今天子、朝廷有难,我岂能袖手旁观!我当率军即刻西进与天子汇合!”
“不可!此事万万不可!”董昭见状,连忙出声阻止。
“公仁,你这话什么意思?”张杨十分不解,疑惑的看着董昭。
董昭解释道:“使君,天子没有说让使君立即率军西进,那就是另有玄机!”
“另有玄机?”张杨是越听越糊涂,“公仁,你到底是何意?我怎么越来越听不懂了?”
董昭笑道:“使君莫急,待在下一一说来!”稳住张杨后,他说道:“诏书中说白波军必将渡河逼宫,而天子要以残军对抗,以在下看来,天子不仅要借此机会打垮白波军,而且还要彻底收其为朝廷所用!”
“打垮白波军?”张杨轻笑一声,“不是我小看陛下,朝廷剩下的那些兵马怎能敌得过百战余生的白波军!”
“所以,这就是陛下密诏使君前来的原因了!”
张杨一愣,顷刻间反应了过来,良久才感慨道:“不知这是哪位朝臣的谋划,竟是如此缜密!”
董昭却是说道:“难道使君就没想过,这会是天子自己的谋划?”
“天子?公仁,你莫要说笑,天子才多少岁,而且受权臣掣肘多年……”
看着董昭严肃的表情,张杨忽有所悟:“要真是天子谋划,那……那真是圣主在世,天佑大汉啊!”
说完,张杨一时被自己吓了一跳,可又觉得很有可能。
随即他紧皱眉头:“既然要解决白波军,那为何不趁白波军渡河时来个半渡而击?亦或者摆下鸿门宴,布满刀斧手秘密拿下杨奉、韩暹等人,这岂不是更加稳妥?”
董昭闻听,意味深长的笑了:“使君,白波军护驾东归,在天下人看来那是对大汉、对天子忠心可鉴,要是天子如使君所言,以后谁还敢为大汉、为天子效命!”
“哦!我明白了!”张杨露出释然的表情,“天子如此操作,就是不想给天下人留下苛待功臣的口实!”
转眼,张杨心中振奋,来回踱了几步,站定后兴奋的说道:“公仁,真要是如此,我张杨不虚来此啊!你快说说,我该怎么协助天子?”
看着神色激动的张杨,董昭一时也是有些唏嘘。若背后的谋划者真是天子,大汉或许真有中兴的希望。
历史上,他先后侍奉袁绍、张杨,最终效力曹操,为曹魏立下赫赫功勋。
他虽是个投机者、功利主义者,但若天子真是有为之君,能在危难之际立下大功,他也难免心动。
不过,他作为一名谋士,不但谋己也要谋人,更是通过谋人为自己谋利。
压下内心的波澜,董昭无视张杨炽热的目光,正色道:“那就要看使君怎么想了。”
张杨一愣,问道:“公仁此话何意?”
董昭回道:“使君此番奉密诏勤王,已经是大功一件,若是此时再聚兵西进与天子汇合,那是功上加功。可若是如此,那就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而且,在下之前已说过,天子欲彻底解决白波军,将军便不能急于与天子汇合。”
张杨冷静下来,微微点头:“公仁说得极是,那该何时出兵?”
董昭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以在下看,朝廷兵马与白波军一战不可避免,使君需做两点准备。”
他伸出一根手指:“其一,朝廷大军与白波军大战时,西凉军在后,正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故使君需防范西凉军背后袭击。”
张杨面色凝重,长吁一口气:“公仁所言极是,那其二呢?”
“其二,”董昭伸出第二根手指,“便是在两军厮杀焦灼时,使君率麾下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白波军,一战定乾坤!”
张杨紧紧盯着董昭,忽地大笑起来:“公仁妙计,如此大功我必取之!”
笑罢,他一锤定音:“那就依公仁所言,大军前往茅津渡。”
说罢,张杨感慨地看着董昭:“此战之后,我必将在天子面前为公仁请功!”
董昭微微一笑,恭敬一礼:“在下在此先行谢过使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