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凤岗惊魂 第16章 青风岗惊魂,

作者:作家tWTgta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8:51:18
最新网址:www.bqgcc.com

十九

自从冬伢子巡查过青风岗后,大明也派去了其他村的民兵轮换巡查,没发现村民所说的“仙人”。青风岗又平静下来。大明跟郑书记汇报青风岗巡查的事,书记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问起了黄麻村后山有人抢劫的事现在情况如何?大明回答说:

“现在查清楚了,是一个外地来这里的流浪汉所为,人也抓到了。”

“我看这样吧,青风岗的事先暂时放下来,以后我们还是要搞清楚,眼前正是秋收大忙时节,原先抽调上来的民兵都回村参加生产劳动了嘛?”

“书记,农忙时节村里头都催得紧,原来抽上来的民兵大部分都回去了,剩下的两个今天就回去,黄麻村和青风岗的事也平静下来了,我想也不会有什么大事。”大明说道。

郑书记点点头,不再说什么。

九月下旬,刘老屋村开始秋收大忙了,村民们都到稻田里割稻子。小学校的老师也没闲着,除了忙自家田里的活儿也兼顾着集体的农事。这天一大早,芷凌和小红、小高和小秋领着全校两个班的学生来到学校后头的北山坡下——师生种植的二亩花生地收获花生。这里原先是一片丘陵荒地,开春时,芷凌和小红组织学生烧去荒草灌木,平整土地,挖沟造垄,然后播种。长出芽苗后,师生们每天进行田间管理,淋水,拔草,施肥。几个月后,往日的荒地呈现出一片青绿,村长老刘看了,对学校师生开垦出来的二亩花生地很是满意,对他们说这是师生的“学农劳动基地”。如今,面对长出的一片绿油油的花生地,芷凌站在田垄上自豪地说:

“嘿,俗话说,‘老天不负勤快人’,我们今天终于收获劳动果实啦!”

“好呀,今天有花生吃啦”学生们有的喊叫起来,有的还说:“收工时我拿些回去给我娘看,让她知道我们学生也会种地了。”

芷凌对小红说:“这样吧,你领着二年级的学生负责把挖出来的花生搬到路边,除去根叶装筐;小高负责三四年级的学生拿锄头挖花生。

大家下到地里,沐浴着初阳,随着银锄挥舞,泥土一片片翻开,沾连着泥土的花生露出来了,新鲜、饱满,小秋抓起一把花生打量着,高兴地说:

“花生长得不差呢,颗粒大,结子多,辛勤的汗水终于浇出了果实。”

芷凌接着说:“是啊,种地不容易,施肥,除草,每一环节都不落下,最要命的是虫害,记得花生叶子标青时,长出了蚜虫,正在抓脑壳想办法时,小袁来看了马上回县里请教了农学院的专家,专家教了个土法杀虫的法子,我们按照专家的办法往花生地喷晒辣椒水和烟叶水有效止住了虫害。她们正说着话,小秋看到远处的土改工作队的小袁和小华朝这边走来了,小秋说:

“说曹操,曹操到,大家看啊,我们的生力军来了!”

“喂,我们在这呢!”小秋朝他俩大声喊着。

“唉,我们来了!”小袁和小华应声答道。

小袁和小华走上坡地,看着一片葱绿的花生地很是兴奋。小华说:

“当初我还以为这片山地贫瘠,而且花生是四分种六分管,想不到你们真的种好了。”

“这里头也有你们的一份功劳呢,整地时小袁和你在山上挖了三天的引水渠硬是把水引

到一块凹地里成了水塘,保证了地里的用水,不然,能有今天的收成嘛?”小秋说。

“还有啦,你们还带我们去县里听专家的农业种植技术课,听了老师的课,我们种地更

来劲啦!”小红来到芷凌身旁说道。

“是呀,还有啦......”

“好啦,好啦,别提了。”小袁看见姑娘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都是夸奖他和小华的

话,觉得脸上有些发烫,便打断姑娘们的话说道:

“姑娘们,你们别跟我们戴高帽子好不好,我和小华来到这里是来做事的,不是来享清福的。看见村民能够种好地,多打粮食,日子一年过得比一年好,心里头就高兴,而且我们能够参加劳动,也是为新农村的建设出一分力,这是我们感到自豪的事呢!”

“哎呀,还跟我们还讲客气话啦!”姑娘们听了小袁的话,都哈哈大笑起来。

大家卷起袖子下到地里挥锄挖花生。小袁和小华的到来不仅增添了人手,而且年青人有着共同的话题与志趣,聚在一起劳动是件很开心快乐的事。小袁生平首次挖花生,看他旁边的小红,只见她手脚麻利把挖出来的花生挪到一边,有时还用手拔出松了土的花生,身子左挪右腾一会儿功夫就蹿到了前面去了。他也加快了速度,为避免锄损花生,也学着小红用手拔松了土的花生,他拔拽一束花生出来,不曾留意到附着花生叶子的一一株含羞草的棘刺划破了手指,他叫了“哎哟”一声迅疾用左手捂住伤口,顿时鲜血从指缝中渗出。小红回头看不好,便喊着“小袁割破手啦”!芷凌听到喊声,跑向田埂上从挎包里拿起药包,三步并着两步走到小袁身边,拿出药棉、纱布、碘酒等药品出来,捏住小袁的手给割破的手指搽上药水,搽药的一瞬间,小袁皱起眉头痛得流出了眼泪,芷凌给小袁包扎好嘱咐他千万别沾水,好好休息,今天就不要再干活了。小袁用手揩了一下眼角的泪水,不觉手中的土灰沾在脸上,眼角留下了一道泥痕,芷凌掏出手绢轻轻给他搽拭干净。小袁缓过来神来说:

“不碍事,给你们添麻烦了,我可以继续做事。”

“好啦,今天就打住吧,我们的大学生,这里有我们了!”小红说。

然而,小袁没有停歇,他去把大家挖出来的花生搬到田埂上,和学生除去根叶将花生装进筐里。大家干的欢,小红走到地头上,用毛巾揩拭脸上的汗水,拿起茶缸倒了一碗水喝,她抹了一下嘴,看着丘陵地带一片旺绿的花生地,从山上汩汩流淌的溪水,她快活地唱起了自编的歌来:

“青山绿水北山坡,花生地里喜丰收,老师学生干的欢,劳动果实装满筐。”

“老师唱的真好呀,听到歌声我都忘了疲劳了。”一个女学生喊着。

另一个男生也说:“听了老师的歌,胃口好,今天回家我要吃八碗饭。”

“好啦,留妹、细伢子你们别取笑老师,做事去吧”。小红说。

“同学们,记得干累了就歇一歇,喝碗水,茶壶在地头上啦!”芷凌说。

今天芷凌的父亲——秦海出完公差回家来了,他经过村小学门前,想着近两周来没回家,便走进学校去看看女儿,然而里面空无一人。他走了一圈后步出校门,正遇见在地里做完事的王二姐,她提着装着蔬菜的篮子往家走去。还没等他开口,二姐开腔了:

“哟,秦大哥你回来啦,到学校看芷凌嘛?”

秦海回应说:“刚进去学校看了,没有老师和学生。”

二姐说道:“芷凌今天带着学校的学生到学校的后头北山坡下收花生去了,学生也放两天的假了。芷凌她们真能干呢,硬是在山坡下的那片长满野草的荒地里种出花生来,后来村长看到他们种的地一片旺绿,说这是师生开垦出来的‘学农劳动基地’,年青人喝的墨水多,有文化有知识,种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般呢!”

“二姐,听你这么说,我得去看看他们种的地,说实话那片山野荒地我也不相信会种出好花生来呢。”秦东跟二姐告辞转身朝北山坡方向走去。

秦东来到山坡下,下面几垅地的花生已经收获完了,芷凌他们正在坡上的地里忙着呢。小红正和学生将除去根叶泥土的花生装筐里,见是芷凌的父亲来了,便说:

“秦叔叔,你是来找芷凌嘛?我去叫她。”

秦东挥了一下手说:“不用了。听你娘说,你们和学生将北山坡下的荒地改造成花生地了,能够种出花生我就来看看。”然后他拾起一把花生放在手心内仔细看,自言自语地说:“花生结实饱满,种得不错嘛!”,

小秋挑着空箩筐过来,看是芷凌的父亲来了,便喊了声:

“哟,是秦叔叔来了,您是来看芷凌还是来看茶油果的呀?”

“小秋啊,我是一来看女儿,二来我来看你们的‘学农劳动基地’,至于茶油果我以后会来看的。听二姐说,你们在这野草丛生的荒地里种出来花生,我拾起来看了蛮好的呢。”

听秦海夸奖他们种的花生好,小秋放下筐子,擦了一把脸颊的汗水不无自豪地说道:

“嘿,我说呀,北山坡上的茶油果,北坡下的花生地,村西头的小学校,还有刘老屋的姑娘没有人说不好的呀!”

“哈——哈,小秋呀,牙尖嘴利的,这话一点不假。”秦海听了小秋的一番话也乐了。

小秋朝山坡上喊着:“芷凌姐,你伢来看你了!”

芷凌正在坡上忙着,她听见喊声,回头朝下方看去,见是父亲来了,于是放下手中的活走下坡去,高兴地喊着:“伢,你回来了!”

“唉,芷凌,我来看你们种的花生地,真佩服你们和学生的干劲,在荒地里开垦出一片花生地来!”

芷凌在地头上拧起茶壶倒了一碗茶水递与父亲,接着话茬说:

“嘿,万事开头难,我们呀,刚开始的时候烧荒垦地,小袁和小华挖沟引来溪水,学生们课余也参加播种施肥除草,依照农时节令做事,退一步想,即使没种好也不要紧,反正是一片荒地,可以从头再来,好在苍天不负勤作人,大地给与了我们最好的回报。”

小袁和小华也从坡地下来,他们早先在县里就认识芷凌的父亲,知道他是走四乡的供销员。小袁远远就喊:“秦叔叔,您来了。”

“哎,你们也来了,搞土改和参加农忙两不误,不愧是能文能武的大学生,这地种得好也有你们一份功劳啊!”秦海看着两个一脸朝气的大学生乐呵呵地说。

“秦叔叔,您给我们戴高帽子啦!”小袁乐了,他继续说道:

“秦叔叔,说实话学校师生开荒种地,一举两得,一是享受种出来劳动果实的快乐,二是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不仅增长了农业方面的知识,而且也经受了锻炼,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好啦,好啦,小袁别给我们戴高帽子啦!”小红打断了小袁的话说道:“过些天就要去收北山坡和东山坡的茶油果,秦叔叔你得去看看,希望能收个好价钱哟。”。

“小红,我今天来了就猜你会说这话,我一定去看看你们种的油茶果,一定会按质论价收购,决不会亏待你们。”

“那太好了!”小红高兴地说。

“喏,小红你伢给你买的书,托我给你们带回来呢。”秦海把从挎包拿出书递与小红。小红看去是《小学教师业务修养》《小学语文教学探析》“你伢挺关心你呢。”秦海说。

北山坡下一片繁忙,装满花生的箩筐摆放在地头上,临近中午时,村长老刘来看他们,老刘说:“学农基地种出来的花生不差呀,师生开荒地,土地变黄金呢!”

老刘和秦海两人走向坡地的高处,老刘对秦东说:

“在这山坡下面余下的荒地还可以开发利用,你看看可以搞些什么好?”

“我看啊,还是种些油茶树,花生和豆类什么的,这些作物经济效益比较好,可以增加农户和集体的收入。”

“我也是这样的想法,先打算秋冬时节在东山坡下面开出一些地来种油茶树,然后在北山坡和西山坡下面种些豆子花生什么的,这样扩大种植面积,农作物也多样化,收益也会好些。”

两人朝山下走去边走边谈,对刘老屋村的明天、未来都充满了期待。

二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