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gcc.com

宽敞明亮的正厅里,布置得典雅庄重。

檀木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散发着淡淡的木质清香。

厅内一角,一座精致的香炉中,檀香的烟雾袅袅升腾。

与桌上茶壶中飘出的茶香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朱郴坐在椅子上,身姿端正,手中稳稳地端着一只青花瓷茶杯。

茶杯上绘制着精美的图案,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

他微微低头,轻轻吹开茶杯中漂浮的茶叶,看着那袅袅升起的热气,仿佛透过这层朦胧,能将世间的一切都看得更为透彻。

与此同时,他的目光时不时越过茶杯的边缘,落在对面的朱重八身上。

朱重八坐在主位,神态威严,不怒自威。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似乎能洞察人心。

朱郴暗自揣测着朱重八的意图,心中满是疑惑。

这位右都御史先是毫不避讳地表明自己的身份,而后询问自己对皇帝的看法,现在又突然抛出对分封藩王之策的见解之问,这一连串的举动,到底有何深意?

朱郴的手指轻轻敲击着茶杯边缘,发出清脆的声响,那节奏仿佛是他内心紧张的鼓点。

自己到底该不该回答这个问题呢?

对于朱重八本人,朱郴心中自然有诸多赞誉之词可以脱口而出。

朱重八从一介草民,凭借着非凡的智慧与勇气,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推翻元朝统治,建立起大明王朝,这份功绩足以彪炳史册。

可一想到分封藩王之策,朱郴就感到一阵纠结,他实在无法违背自己的良心去说些违心的好话。

在朱郴看来,分封藩王之策虽然在当下的大明,似乎有着稳定边疆、巩固统治的作用,能够借助藩王的力量镇守四方,抵御外敌。

但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为大明的未来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想到了朱棣靖难的那几年。

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大明的土地上到处都是生灵涂炭的惨状。

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哭声、喊声回荡在每一寸土地上。

世人往往只看到了永乐大帝朱棣历经四年征战,最终靖难功成,登上皇位,成就了一番霸业。

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透过这光鲜的表象,看清背后那残酷的本质呢?

在这四年的战乱中,大明到底有多少无辜百姓失去了生命?

大明积累多年的国力又受到了多么严重的损伤?

或许,朱棣的靖难之役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

从此之后,朱家内部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的悲剧便不断上演。

兄弟阋墙,叔侄相斗,一幕幕血腥的场景在大明的历史舞台上轮番上演,给这个由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让它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朱郴深知,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关重要,而自己要不要说出实话,关键在于眼前这位右都御史到底怀着怎样的目的。

他是分封藩王之策的坚定支持者,还是暗自反对却不敢明言的反对派呢?

如果对方是支持派,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会不会触碰到他的逆鳞,让他恼羞成怒。

甚至指着自己的鼻子大骂妖言惑众,指责自己挑拨天家骨肉之情,然后派人将自己置于死地?

想到这里,朱郴的后背不禁冒出一层冷汗,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茶杯,指节都因为用力而泛白。

似乎是察觉到了朱郴内心的挣扎与顾虑。

朱重八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厅内短暂的沉默:“朱郴,你只管畅所欲言。”

“今日这厅中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只有你我还有皇后知晓,绝对不会传进第四个人的耳朵里。”

说着,他的目光微微转向一旁的马秀英,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默契。

马秀英坐在朱重八身旁,仪态端庄,面容慈祥。

她深深地看了朱重八一眼,那一眼饱含着理解与支持。

作为一位聪慧过人的女性,她瞬间就明白了朱郴的顾忌所在。

她微微一笑,笑容如春风般温和,轻声说道:“朱大夫,你大可放心大胆地说,在这里,你不会因为言语而获罪。”

说罢,她挺直了腰杆,语气坚定,仿佛在向朱郴许下一个无比庄重的承诺:“我敢给你保证!”

朱郴听到这话,心中不禁感到十分惊讶。

他先是看了眼马秀英,只见她眼神真诚,毫无虚假之意。

随后又将目光投向朱重八,试图从他的脸上找到一些答案。

朱重八嘴角微微一扯,露出一个似有似无的笑容,然后缓缓颔首,说道:“她的保证很有信誉,她家跟皇室有关系!”

朱郴听到这话,心中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这位右都御史走了捷径,娶了当今皇帝的亲戚,怪不得如此有底气。

既然如此,朱郴心中的顾虑也随之消散了大半,他深吸一口气,终于忍不住直抒胸臆:“分封藩王之策虽在当下适用于国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边防,稳定局势。”

“然而,从长远来看,必然会为国家埋下极大的祸根。”

此话一出,原本安静的正厅内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凝重。

朱重八的眉头顿时紧紧皱了起来,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疑惑,有思考,也有那么一丝不悦。

马秀英则是轻轻叹息了一声,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忧虑。

其实,朱郴所说的这些话,朝中的那些御史言官们不知已经说了多少遍。

毕竟,历史上因为分封诸王而最终导致国家大乱的例子数不胜数。

就拿汉朝来说,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

一时间,战火蔓延,国家陷入了混乱之中。

这场叛乱持续了数月之久,虽然最终被平定,但却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百姓生灵涂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元气大伤。

再看晋朝,八王之乱更是一场长达十六年的内乱。

八个司马氏宗室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攻伐,战火遍及中原大地。

这场内乱使得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西晋王朝也因此走向衰落,最终导致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开启了五胡乱华的黑暗时代。

这些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朱郴深知分封藩王之策一旦实施,大明很可能也会重蹈覆辙。

他看着朱重八和马秀英,眼神坚定,等待着他们的回应,心中暗自祈祷自己的这番言论能够引起他们的重视,为大明的未来消除这一隐患。

在这宽敞而略显寂静的厅堂里,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却未能驱散萦绕在众人心头的阴霾。

分封诸王的隐患,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凡稍有见识的人,都能清晰地察觉到它的存在。

然而,别人口中提及此事,与朱郴来说,那意义可大不相同。

朱郴,虽贵为皇子,却浑然不知自己的身世,更未被封为藩王,依旧以一介平凡人的身份生活在世间。

他就像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却又因为与皇家那千丝万缕的潜在联系,使得他的每一句话都仿佛有着别样的重量。

他以平民百姓的视角看待分封藩王一事,这份从民间视角出发的见解,在这充斥着权谋与算计的朝堂风云中,显得尤为独特且珍贵。

朱重八静静地坐在主位上,面色凝重,他的目光深邃而又带着几分忧虑,紧紧地盯着朱郴,仿佛试图从这个年轻人的身上找到破解当下困局的答案。

分封藩王的决策,本是他为了稳固大明江山所做出的重要举措,可如今看来,却像是一把双刃剑。

在带来短暂安稳的同时,也埋下了诸多隐患,这无疑成为了他心中一块沉甸甸的心病。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波澜,再次开口询问,声音低沉而有力。

“除了取缔分封藩王之策,可还有其他解决之法?”

其实,朱重八心里也清楚,这世间之事,哪有那么容易就能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他不过是抱着一丝侥幸,随口问问罢了。

“有!”

朱郴的回答斩钉截铁,如同洪钟般在厅堂里回荡。

这突如其来的肯定回答,让朱重八猛地抬起头,眼中瞬间燃起了一丝兴致。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期待与好奇,紧紧地盯着朱郴,说道:“说说看!”

朱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他微微前倾身体,反问道:“当今陛下分封藩王于各地边塞就藩戍边,目的何为?”

朱重八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答道:“自然是为国戍边,稳定朝局。”

他的语气坚定,仿佛在强调自己这一决策的正确性与必要性。

“对也不对,你还少说了一条,那就是收拢武将手中的兵权。”

朱郴似笑非笑地看着朱重八,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朱重八听到这话,微微一怔,下意识地摸了摸鼻子,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

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收拢兵权才是他推行分封藩王政策的核心目的之一。

在他看来,这大明的江山,是他历经千辛万苦打下来的,必须要牢牢掌控在朱家人手中,对于外人,他始终有着深深的戒备之心。

“咳咳,你继续!”

朱重八轻咳两声,掩饰着自己的尴尬,示意朱郴接着说下去。

朱郴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坚定而锐利,缓缓说道:“收拢兵权是有必要的,这几乎是每个开国皇帝在国家稳定后必然会做的事情。”

他稍作停顿,看了看朱重八的反应,只见朱重八微微点头,似乎对他的话表示认可。

“故而,分封诸王之策其实是适合当下的。”朱郴接着说道。

听到这里,朱重八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似乎对朱郴的观点有些疑惑。

然而,朱郴并没有给他开口的机会,继续滔滔不绝地说道:“可又不是长久之策,毕竟藩王作乱的先例太多了,但凡读过点书、有点见识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朱郴的语气诚恳而又坚定,他的眼神紧紧地盯着朱重八,仿佛在提醒这位帝王不要忽视历史的教训。

朱重八心中一震,他感觉朱郴这话就像是在直接点他的名,批评他的决策。

但他并没有生气,反而对朱郴的坦诚和勇气感到一丝钦佩。

朱郴看着朱重八的表情,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既然此策只适合当下而不适合未来,那为何不只用于当下而不用于未来呢?”

“临时分封,等兵权收拢了,边塞稳定了,再取缔分封就可以了!”

朱重八听到这话,先是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一丝解决问题的曙光。

但很快,他又缓缓地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给出去的东西想要再拿回来就难了。”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和担忧,毕竟那些藩王一旦在封地站稳脚跟,拥有了自己的势力,想要剥夺他们的权力谈何容易。

“不难,前提是要在当今陛下在位之前拿回来。”

朱郴笑眯眯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或许也不必拿回来,而是改变一下封地。”

朱重八听到这话,眼神微微一动,似乎在思考朱郴话中的深意。

但很快,他又再次摇头,说道:“藩王们不会轻易放弃经营多年的封地的。”

他深知那些藩王对自己的封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封地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利益的源泉,想要让他们主动放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若让他们见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呢?让他们有能够施展自身抱负的领土呢?”

“若有能够让他们称宗做祖的机会呢?若能让他们摆脱朝廷宗正限制呢?”

朱郴一连抛出几个问题,脸上依旧挂着灿烂的笑容,他的眼神紧紧地盯着朱重八,仿佛在等待着这位帝王的回应。

朱重八愣住了,他静静地坐在那里,脑海中不断地思索着朱郴所说的话。

这些想法,他从未想过,却又如此具有吸引力。

他的心中开始动摇,也许,朱郴真的为他提供了一个解决分封藩王问题的新思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