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两个书生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两个书生
赵无忌和陆东风离开了,洛川却就停在原地,扶着那栏杆,望着面前并不平静的湖泊发呆。
影子就那样安安静静的站在他的身后,有风拂过,好似青城山上一般宁静。
不知过了多久,洛川才忽的开口,问道,“那个书生孟三书,如今何在?”
影子道,“就在离城,”她看一眼洛川的背影,又补充了一句,道,“另一个书生,也在。”
“哦?”洛川眼神微眯,“杜水生?”
影子道,“是。”
洛川没有去问杜水生的事情,而是问道,“那一支蒙昧,如今怎样了?”
影子道,“孟三书为蒙昧的每一条枝杈都布下了新的任务,并让这些任务处于暗部或者秋风的注视之下,在任务结束以后,那些枝杈,便可以融入暗部或者秋风,成为暗部或者秋风一条新的线。”
洛川点了点头,道,“如此,既可以让暗部和秋风看到每一条新线的能力,又可以任务的形式规划新的接头,这个孟三书还是有些聪明的,只不过蒙昧的这些新线,短时间内还是要与暗部及秋风原本的线有所区分,毕竟永昌乃新得之地,各地彻底归心尚且还需要些时间。”
影子道,“是,你要见见他们两个吗?”
洛川想了想,道,“我没有想好如何安排他们两个,但,见见也好。”影子一点头,“嗖”的一声消失在原地,半炷香之后就又返回,与她一同回来的,还有两个书生,一个长须高冠,一身长衫,典型的永昌传统读书人打扮,另一个眉清目秀,面白无须,同样一身长衫,却偏加了一条腰封,一袭罩衫,看起来就有些与众不同。
“草民孟三书,见过太守大人!”
“罪臣杜水生,拜见太守大人!”
洛川看着面前两个书生,一个躬身而礼,另一个却双膝跪地,真真是让他也有些始料未及。
影子朝不远处始终守在那里朝这边眺望的高士贤点了点头,一众宫廷护卫便又止步在四周,不再靠近。
洛川先是一抬手,以温和真气将孟三书扶起,然后低头看向杜水生,问道,“何故称罪?”
孟三书眼观鼻鼻观心,静立不语。
杜水生则头也不抬的大声道,“罪臣未得军令,私掘沔水,以至于河玉城以南数百里良田化为泽国,以此称罪!”
洛川踱步到杜水生面前,寒声道,“好大一个罪过,你倒也敢安在自己头上,就不怕本太守一怒之下,斩了你的脑袋?!”
杜水生全无害怕的意思,仍旧大声道,“太守大人之仁德圣明天下尽知,罪臣不怕!”
洛川再度沉默,不知在想些什么,片刻之后,才转身去面对那湖泊,道,“起来吧。”杜水生此时额头渗汗,闻言飞快叩头道,“谢太守大人!”
洛川就这样背对着两个书生,问道,“三书,蒙昧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你做得很好,照水城那位易白前辈的事情,如何了?”
孟三书不去看身边正一本正经擦汗的杜水生,端正行礼道,“回禀太守大人,易白已经领受了太守大人的离郡道官之玺,并交回了永昌孟氏的印玺,正式成为离郡道官,自愿为我离郡镇守照水城。”
“好,”洛川点头问道,“易白前辈在照水城可有住处?”
孟三书道,“他那样的人,在哪里都没有住处。”
洛川侧头对影子道,“告诉左丘月,去照水城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城中寻觅一座清净雅致的宅子买下,然后亲自替我送去赠予易白前辈,这个钱,太守府宫来出。”
影子道,“是。”
洛川转身回来看向孟三书道,“这件事做得很好,我赏你一个差使,”他伸手一指杜水生,道,“替我给这位私掘沔水淹了数百里良田的杜先生,定个罪吧。”
杜水生看一眼孟三书,然后低下头去。
孟三书不去看任何人,始终面色如常,闻言也没有过多考虑,便开口道,“河玉城之战时,杜先生不过一介草民,作为水军裨将孙浩的幕僚随军出征,出谋划策是他的职责,最终决定掘开沔水河堤的,仍是孙浩,所以在这件事上,无论功过,皆应以孙浩为首。”
“河玉城战后,我曾就沔水决堤之事,分别求教于赵郡尉和陆郡尉,”孟三书说话不急不缓,平稳顺畅,没有什么停顿,“赵郡尉说,此事于河玉城之战而言,不但大量杀伤了南逃的兽潮,还在河玉城以南形成了天然防御屏障,乃属奇谋,陆郡尉则说,破一处堤口可淹河玉城南数百里土地,则破堤之人,当非偶然为之,若可以开漕治水,使之归于一处合适的位置,则河玉城南之局势,或因此大不相同......”杜水生闻言,低垂的面上闪过惊疑之色,却唯有影子有所察觉。
“是以草民以为,此事当视杜先生对那沔水洪涝之灾的后续处置能力而定,”孟三书道,“若其可以如陆将军所言那般,治水利民乃至于利国,则两功并举,当受大赏,若其不可治水,却可以引水去害,则有功无过,当受中赏,若其既不可以治水亦不可以引水,则功大于过,当受下赏,请太守大人明鉴。”
洛川听得频频点头,问杜水生道,“杜先生,你可为孙浩与你自己,争个大赏、中赏还是下赏呢?”
杜水生飞快抬头,抱拳行礼道,“臣愿争大赏!”
洛川没有继续往下说,而是问道,“幕僚虽重,却非官职,此番见我你屡次称臣,是入了哪部府衙?”
杜水生道,“回禀太守大人,非是入了府衙,而是河玉城之战后军务处论功行赏,以助战有功,招臣入军务处,授以军务处行走之职,职司太小,当未入太守大人圣目。”
洛川面色古怪,问道,“招你入军务处的是赵郡尉还是陆郡尉?”
杜水生道,“是赵郡尉。”
洛川笑着摇了摇头,却也没有再说,而是道,“杜先生,你既愿意领了这上赏之功,我便与你说说,我对那河玉城城南之地的看法。”
杜水生连忙躬身道,“臣洗耳恭听。”
洛川道,“河玉城,乃是我离郡边城,但更重要的,是我离郡与南夷之间的......门户重地!”
洛川在此一顿,孟三书与杜水生闻言齐齐一震。
洛川将两人的变化收入眼底,继续道,“所以这治水一途,当先虑其军事,后虑其民事,若你果然治水有功,则与助我入主永昌之功一并,当赏你离城朝堂之上,一个位置!”
杜水生闻言神情一肃,躬身到底,“臣,定不负太守大人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