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39章
就在村子的渔业 生态旅游项目刚刚步入正轨时,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进了平静的海面。
这一天,于文刚结束了一场关于“渔业文化保护”的访谈,正坐在村口的凉亭里喝茶,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时光。袁淇珊拿着手机,刷着新闻,忽然脸色一变。
“糟了。”她猛地坐直身子,皱眉道,“有人要在咱们村外建重工业码头!”
“什么?”于文眉头一皱,伸手接过手机,看了一眼屏幕上的新闻标题——
《某大型企业计划在沿海设立新型矿物加工厂,临近渔村或受影响》
这条新闻的发布时间就在几个小时前,消息称某家大型矿产公司计划在沿海地区投资建设一个集“运输、加工、存储”于一体的现代化矿物产业基地,并且已经在申请土地批文。
更关键的是——这个码头的选址,距离他们的渔村不到二十公里!
“这帮人还真是阴魂不散。”于文冷笑一声,眼里闪过一抹冷光,“之前探矿队走了,他们居然想换个方式来染指这片海域?”
袁淇珊脸色凝重,“如果这个重工业码头真的建起来,那咱们村的生态环境肯定会遭殃!不仅空气污染增加,海水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到时候渔业旅游还能不能继续都是个问题!”
“这件事村长知道了吗?”于文立刻问道。
“还不清楚,新闻刚发布,估计政府那边也才刚收到消息。”袁淇珊说,“但照这个发展趋势,咱们得马上想对策!”
“走,找村长!”
村委会会议室,气氛紧张。
村长脸色铁青,把手里的文件狠狠拍在桌上,“这些人是想逼我们走吗?!”
他的手里,是政府内部刚下发的通知,内容显示确实有一家公司提交了“矿产加工厂及配套码头”的建设申请,而这份申请已经进入了预审批阶段!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反对意见,这个项目很可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正式启动!
“村长,现在该怎么办?”一位老渔民焦急地问道,“之前咱们好不容易才让村子留了下来,现在他们要在外面建码头,迟早得影响咱们的生活!”
“是啊!”另一个村民愤愤不平地说道,“咱们的鱼虾还能不能活?空气污染怎么办?游客来了看见这么个大工厂,谁还愿意住咱们的民宿?”
村长深吸了一口气,抬头看向于文:“小于,你怎么看?”
于文冷静地分析道:“他们换了种方式,绕过了村子的生态保护区,改成在外围建码头和加工厂。看上去不直接影响我们,但实际上,一旦建成,污染、噪音、物流运输的影响迟早会蔓延到村子里。”
“所以,我们必须阻止这个项目。”袁淇珊补充道,“否则,村子的未来还是会被他们掌控。”
村长沉思片刻,沉声道:“那就跟之前一样,咱们得让他们的计划胎死腹中。”
新的行动开始!
这一次,于文和村民们展开了一场更加艰难的战斗。
第一步:联合环保组织,申请环境评估。
村子现在已经被划为“双重保护区”,这意味着任何可能影响生态的建设项目,必须经过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EIA)**才能获批。
于文立刻联系了一家有影响力的环保机构,并提交了申请,要求对拟建码头及加工厂的选址进行全面环境评估。
第二步:舆论战再次打响!
袁淇珊利用社交媒体,将村子目前的发展状况、渔业旅游的成功案例,以及即将面临的环境威胁发布到各大平台,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刚刚发展起来的渔村,竟然要被重工业毁掉?”
“生态保护vs经济开发,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村民还能守住自己的家园吗?”
短短几天,网络上关于这个项目的讨论度不断升温,甚至有几个环保博主主动联系他们,表示愿意帮助曝光这件事。
第三步:联合周边村镇,形成反对联盟。
于文意识到,这次的斗争不能只靠他们一个村子,于是开始主动联系附近的几个渔村,希望他们能站在同一战线,共同向政府提交反对意见。
“你们也知道,这个码头建起来,影响的不只是我们村,而是整片海域。”于文在一个联席会议上对其他村子的代表说道,“如果你们不想自己的渔业也受到影响,现在就必须站出来。”
其他村子的代表虽然起初有些犹豫,但看到村子的渔业 旅游模式发展得这么成功,也开始担心未来自己的生计被破坏。最终,他们同意共同提交一份正式的反对意见书。
政府的最终决策!
在村民、环保组织、周边村镇的联合抗争下,这个码头项目的环评报告终于被提上了议程。
几个月后,政府正式召开听证会,邀请各方代表发言,最终,该项目因环境影响过大,被驳回审批!
消息一出,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哈哈!又赢了一次!”
“这些人还想绕过咱们?门都没有!”
“咱们这次不仅是为自己争取,也是为整个沿海保护区争取!”
村民们欢欣鼓舞,这次的胜利意味着他们不仅守住了村子,也守住了整片海域的生态环境。
这一夜,于文和袁淇珊坐在海边,看着潮水轻拍着沙滩,耳边是海浪的声音。
“这次,真的算彻底赢了吧?”袁淇珊轻笑着问。
于文喝了一口啤酒,眯着眼望向远方,缓缓说道:“至少,他们不会再轻易打这片海的主意了。”